MSCI於11/8公布半年度的指數調整方案,根據MSCI的說明,本次A股的成份股僅新增204檔,其中189家為中型股,調整後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(下稱國際通指數)成份股總數增加至472檔。同時隨著A股納入因子自15%提高至20%,中國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提高至4.1%。
MSCI曾在今年二月底宣佈增加中國A股在MSCI系列指數中的權重,同時分成三個階段將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從5%逐步增加至20%,十一月底將是第三波調整生效的時間點,除了將納入因子進一步提高至20%外,並同時納入包含創業板在內的中型股,A股佔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亦進一步提升。
全球主要指數公司將中國A股納入相關指數已是現在進行式,繼MSCI納入A股後,富時羅素以及S&P等國際重量級指數編製機構也將在今年陸續納入A股,估計全年可吸引被動資金達人民幣4,000億~6,000億以上,預估到今年底海外資金持有A股市值將達到人民幣1.8兆元,超過中國境內公募基金持股總市值,A股與國際市場的連動性會增強,預料資金流向將以具備MSCI納入題材之A股為主。
觀察北向資金流向可以發現,A股入摩之後,外資淨流入時間居多,雖然今年進入第二季後因漲多加上美中貿易戰情況惡化一度降溫,惟6月下半月資金就開始出現回流,8月中開始更加速流入,迄今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淨流入金額已超過人民幣1,500億,遠高於今年上半年人民幣1,000億的淨流入金額,顯見A股市場已逐漸獲得國際資金青睞,成為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在台灣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元大MSCI A股(00739)與其他台灣陸股ETF不同之處,在於其追蹤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(連結)將依據MSCI納入A股的進程更新、調整,是唯一能夠完整反映A股入摩全部過程的參考指數。A股增量資金行情也反應在指數績效上,根據萬得資訊統計,今年以來截至11月7日,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約上漲28.19%,同期間MSCI中國指數僅上漲13.65%。
而根據MSCI近期研究指出,儘管中國目前經濟總量已占全球的16%,中國的資本市場卻僅占全球市值加權指數的4%,仍處於低配狀態。進一步來看,全球股票型共同基金對A股更是低配,在2018年完成首次納入後,MSCI ACWI全球指數之成分股中約有17%的股票來自中國A股。相比之下,全球股票型共同基金所持有的股票中,只有約3%的股票來自中國A股。
因此,MSCI也正在考慮未來進一步提升A股「納入因子」的條件。重點問題包括:一、可直接對沖風險的衍生商品;二、A股的交割結算週期較短(T+1),可能帶來的作業風險;三、滬深港通與交易所交易假期不同,可能帶來的投資風險;四、建立可行有效的綜合交易機制,從而降低營運風險。
不過在美中貿易爭端尚未正式落幕前,後續仍須觀察景氣風險、貿易戰風險,預期中國股市近期將呈現反覆區間波動,但只要美中沒有關上談判之門,就不須過分悲觀,即使回檔幅度也有限,觀察之前最悲觀時上證指數在2,600點仍有支撐,可看出中國官方有一定的政策拉抬力道。
只要認同中國市場的未來潛力,建議投資人可以外資角度及中長期眼光布局A股市場,參考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選股標準,同時涵蓋中國新經濟與創業版精華。
免責聲明
本資料僅供參考,不保證其完整性及精確性,亦不作為投資之建議或邀約,投資人應謹慎考量本身知需求與投資風險,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