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FI指數顯示,綜合指數自5月以來持續回溫(圖一),反映各國解封後,遠距需求、網購需求帶動市場需求回溫,且回溫狀況優於預期,而各航商在年初因下修航運業展望,自發性積極縮艙(例如:停航),並適時將船隻進塢歲修或裝設脫硫器,導致供需失衡,艙位一位難求。
2020Q4,儘管各航商已運能全開,但受到貨櫃調度不順以影響,再加上疫情持續壟罩各州,各航商仍不時出現缺艙、缺工、甚至缺船的現象,加上遠距需求持續,下半年節慶旺季需求暢旺,且各廠商唯恐疫情復發,積極拉貨。
2021Q1理論上為海運淡季,但由於美國零售業存貨水位仍低,運價保持高檔不墬。以2021年7月22日的運價來說,綜合指數年比已達297%,反應各航線相繼輪漲,海運市場需求熱絡。
觀察SCFI過去季節性波動,每年運價於7、8月進入旺季,9月小旺季,10月旺季進入尾聲(圖二),故通常9月運價會開始走緩。然而,2020年因疫情影響,運價居高不下,甚至於9月持續上揚,反映目前航運業需求遠大於供給的現象。11月份海運業迎來第二波小高峰,為美歐節慶最後一波拉貨,需求也反映在運價上,除了凍漲的北美線外,各航線全線上揚,亞洲線與歐洲航線更相繼在11至12月之間,漲幅達到近2倍左右。
H1多半為海運淡季,市場需求集中在農曆年節前的1、2月,SCFI往往會在這段時間再次反映,特別是歐洲線的運價會出現一個小高峰,而其餘航線受到年節需求影響也多半受到支撐。2021年SCFI在年節前呈現高檔不墜的態勢,反映2020H2零售商補獲需求持續,而且受到秋冬疫情影響,海運產業鏈依舊不順暢。部分凍漲的價格開始大幅轉為買艙費用,實際支付運價脫離名目運價,也讓航商不僅賺到運價,也賺進額外的利潤,營收表現強眼。
美國線率先發起漲價的號角,隨後於9月因為中美雙方海事機構介入調查,運價形成僵固,然而,儘管美西、美東凍漲,但皆已來到天價水位,以美東線運價來說,運價已經趨近過去的三倍。歐洲線表示9月開始加收旺季附加費,且因部分貨櫃被丟往美洲長線,導致缺櫃嚴重,運價急速攀升,20呎櫃運價來到7127美元,年比達683%。亞洲線也同樣因為貨櫃被移往長線,導致貨櫃供給不足,根據CCFI資料顯示,東南亞航線指數達1289,換算年比漲幅為102%。
高硫燃油價格顯示5月歐美解封以來已持續反彈,低硫燃油也同步回溫,反映各國5月以來逐步復工復產,貨運需求良好。但由於全球原油價格需求尚未完全恢復,導致油價處相對低檔,依目前水位來看,因基期因素,低硫燃油仍高於2020同期,每噸541美元,年比18.3%,而高硫燃油每噸395美元,年比為12.5%。
2019年底陽明海運曾估算,以1.4萬箱貨櫃船新一代節能船為例,每日用油120噸,一年平均航行290天,一年用油量4.48萬噸,如果安裝脫硫器,花費約500萬美元,當價差拉高到300美元,一年多就可回本。受到整體油價下跌影響,高低硫油價差縮窄,但隨著2020H2原物料價格回溫,本月已回升至133美元,將使已裝脫硫器的航商受惠。
貨櫃航運以貨運收入為主,以長榮2020H1為例,貨運收入接近7成,其中又以長程線近8成為主。成本費用上,以港埠費用、燃油成本為主,分別佔4成與2成,其中,燃油成本變動幅度大。由於運量短期內急遽減少,燃油價格大跌的影響,2019年成本已從3成縮減至2成。
套用以上貨櫃航運獲利結構,我們不難發現,依現在運價位處於高檔,遠程運創下新高,加上油價落入近年低檔,將大幅提升航運公司的獲利空間。根據船型不同,以變動成本(一般來說包含裝卸費、進貨船船費、中介商傭金等)來說,美西線每大箱成本價在1,200美元,美東線在1,900每元,依目前運價水位來說,美西線運價約為成本價3倍以上,美東線也有2.5倍左右。儘管該項成本還須加上半變動成本(含燃油費用、運河費用等)與固定成本(含房租、船租等),但我們仍可看出獲利空間大幅優於過去水準。
我國貨櫃航運公司2020H2接續2020H1的表現,以長榮表現最後,由於以遠程航運為主,受惠高檔運價,加上過去成本管控良好,2020Q3 EPS 1.7元,2020Q3累計2.3元。陽明同樣受惠於高檔運價,2020Q3 EPS 1.0元,2020Q3累計 0.7元,扭轉歷年虧損的局面。萬海雖然以遠程航運為主力,但因低油價與新增遠程線的營收挹注,今年也有好的表現, 2020Q3 EPS 0.8元,2020Q3累計 1.6元。貨運承攬業包含台驊投控、中菲行在內,除了航運價格佔優勢,加上空運價格2020Q2因醫療物資與電子產品拉貨需求大幅上揚,獲利表現良好。
2021H1,整體海運業運價將持續處於高檔,儘管運價近期小幅修正,不過,依運價水位來看,仍舊對航運業相當有利。且以遠程航運公司來說,美洲線多半有半數屬於長約,隱含2021年5月的新長約部分將有利於航運公司將運價保持在相對高檔。目前市場已傳出(40呎櫃)韓國三星與船公司簽屬的美西每大箱3,000美元、美東4,000美元、芝加哥5,000美元,比去年合約價分別高出逾倍及7成。
此外,燃油價格距離2019年水準仍有一小段距離,成本相對偏低將成為航運業另一項優勢。故在運價保持高檔,獲利空間拉大的狀況下,持續看好航運業2021H1表現。惟需注意疫情持續穩定後,各地港口人力配置將重回崗位,預期準班率將持續改善,且國際市場拉貨需求將逐步放緩,使運價長期線將緩緩回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