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FI 指數顯示,綜合指數自2020年5月以來持續回溫(圖一),反映各國解封後,遠距需求、網購需求帶動市場需求回溫,且回溫狀況優於預期,而各航商在年初因下修航運業展望,自發性積極縮艙(例如:停航),並適時將船隻進塢歲修或裝設脫硫器,導致供需失衡,艙位一位難求。
2021年2月,因農曆年旺季後為傳統淡季,亞洲廠商停工,貨櫃托運需求下降,上海集裝箱貨櫃指數下修至2571點。不過,3月後受到市場需求回溫,美國拉貨需求延續的影響,運價開始反彈。加上2021年3月23日長賜輪事件造成蘇伊士運河壅塞,後續延誤船隻與貨櫃須待時間消化,運價再度急攀,結至5月7日來到3095點。
儘管航商投入全數船隻,並積極租船投入市場,但因疫情影響,各港口仍不時出現缺艙、缺工、甚至缺船現象,加上歐美地區零售困存水位處於低檔低,補貨需求延續至2020上半年,故運價持續攀升。2021年綜合指數累計漲幅達11%。
觀察SCFI過去季節性波動,每年運價於7、8月進入小旺季,9月小旺季,10月旺季進入尾聲(圖二)。11月份海運業迎來第二波小高峰,為美歐節慶最後一波拉貨。隔年2月為春節小旺季,隨後貨櫃海運市場進入淡季。
2020年除了凍漲的北美線外,各航線近乎全線上揚。儘管8月中美雙方目前已介入航運市場調查,調查是否有市場壟斷的情況。航運龍頭Maersk在壓力下決定將漲幅砍半,且包含中遠、長榮等國際大航商決定於10月凍漲,但受到整體海運價格受到其他線路的帶動,依舊保持向上趨勢。
2021年北美線運價鬆動,美西、美東運價由3800美元/TEU、4600美元/TEU再度調高,漲幅分別約19%、52%,反映美州線塞港狀況較2020年並無改善,更出現減班與遞延的狀況。陽明表示,美洲線4月減班幅度約達4成,整體航運運量縮減約1成。
7月美國普遍施全國打疫苗後,缺櫃與缺船問題將持續緩解,預期美東、美西航線運價將於7月起始有明顯的修正。不過各州疫苗施打進度不同,且美國線占比僅占28%,運價大規模修正仍需一段時間。
高低硫燃油價格顯示5月歐美解封以來已持續反彈(圖三),反映各國5月以來逐步復工復產,貨運需求良好,雖後油價隨國際原油價格偶有波動,但大致上呈緩步回溫的態勢。
目前高硫已超過2019年底水準(375美元/噸),漲幅累計為7%,低硫燃油也持續趨近疫情前水準,反映隨著經濟活動恢復與原油價格升溫替燃油價格加溫。
2019年底陽明海運曾估算,以1.4萬箱貨櫃船新一代節能船為例,每日用油120噸,一年平均航行290天,一年用油量4.48萬噸,如果安裝脫硫器,花費約500萬美元,當價差拉高到300美元,一年多就可回本。
2020年受到油價下跌影響,高低硫油價差縮窄,2020年4月甚至接近0美元/公噸價差,已使部分航商延後原定加裝脫硫器的計畫。不過,隨燃油價格回溫,燃油價差已來到156美元/公噸,2019年平均約為187美元/公噸,但較陽明海運估算的300美元仍有一段距離。
由於零售商運輸主要透過貨櫃海運系統,故庫存水位的高低間接影響美國市場貨運拉貨需求。初步觀察發現銷貨庫存比與SCFI兩者呈反向變動,且領先2個月左右,可視為海運市場運價的領先指標。
零售銷貨庫存比於4月達到高點後急墜(圖四),反映零售庫存已於封城期間消耗殆盡、疫情不明朗零售商不急於拉貨,加上封城後需求迅速復甦。雖然2020Q4庫存水位暫時性反彈,但2021年Q1受到農曆年需求的拉動,庫存水位又再度下探。
海運運價6月開始上攀即大幅反映美國市場的補貨需求,而3月起再度攀升的運價則反映庫存水位持續偏低,甚至出現航班減班的狀況。
另外,觀察上海航交所公告的貨櫃航運綜合準班率,4月份準班率再度下探至23.7%,儘管較Q1略有起色,但仍遠低於過往水準7成。反映無論是船班到港或者是船班上下貨的節奏都受到疫情大幅減緩。
貨櫃航運以貨運收入為主,以長榮2020H1為例,貨運收入接近7成,其中又以長程線近8成為主。成本費用上,以港埠費用、燃油成本為主,分別佔4成與2成,其中,燃油成本變動幅度大。由於受到燃油價格大跌的影響,燃油成本已從2019年的3成縮減至2成。
套用以上獲利結構,不難發現,依現在運價位處於高檔,遠程運持續創高,加上今年運量預期回溫3.4%(根據Alphaliner 1月統計資料顯示,2020年運量下降1.4%),且油價與2019年底疫情前油價相去不遠,將航運公司的獲利空間將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。
而根據船型不同,以變動成本(一般來說包含裝卸費、進貨船船費、中介商傭金等)來說,美西線每大箱成本價在1,200美元,美東線在1,900每元,依目前運價水位來說,美西線運價約為成本價3.8倍,美東線也有3.7倍。儘管該項成本還須加上半變動成本(含燃油費用、運河費用等)與固定成本(含房租、船租等),但我們仍可看出獲利空間加大的趨勢。
2020H2,貨櫃海運運價隨著市場進入旺季,以及港口處理速度隨著疫情緩慢恢復,業運價將受道支撐。
且以遠程航運公司來說,美洲線多半有半數屬於長約,隱含長約部分將有利於航運公司將運價保持在相對高檔。根據BIMCO資料指出,長約10月份北美線已連續兩次調漲,漲幅分別為37.2%,12.7%,反映運價價格2020年Q2底水漲船高的走勢。
我國航商龍頭長榮、陽明於5月換約,一陽明而言,長約比重約占北美線四到五成,其中固定價格與浮動價格(逐季調整)合約占比約各半。由於2020、2021年航運市場供需緊俏,陽明表示長約部份上調幅度翻倍以上,而亞洲航商換約價格估算長約至少有5成以上的漲幅。
近洋海運的萬海2020年Q3起也積極以租賃船布局遠程海運,加上歐美長程線價格居高,將支撐短程航運價格短期內高檔不墜。
此外,貨運承攬業包含台驊投控、中菲航、捷迅在內,因航運價格佔優,加上空運價格Q3因市場需求增溫,海運轉空運需求挹注,運價已連續數周提升。
依據TAC航空運價資料,自2月底以來上海至北縣航空貨運運價已上揚8成。而我國包含華航與長榮航等航商也在4月份大幅度調動兩次報價,調動幅度分別約20%、25%。加上近日華航機師染疫,可能導致華航空運運輸量下降,供需吃緊,空運價格有望再度攀升。
最後,根據Seeking Alpha報告,全球貨櫃造船廠過去五年有數十家倒閉,新船交付的運力,將在未來的六季(1年半,至2022年底)續降至15年來的新低。加上國際組織IMO嚴格把關舊船(船齡15-20年)的拆船進度,貨櫃船未來三年須密集汰舊換新,全球運力將呈負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