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紙是以木材為主要原料,進行生產紙漿、紙、紙板以及其他產品為主。目前全世界造紙業的生產基地以北美洲(美國與加拿大)、北歐(瑞典、芬蘭及俄羅斯)以及東亞(中國、日本及俄羅斯)地區為主。澳洲與巴西也有頗具規模的造紙及製漿產業。目前中國為世界最大生產國,其年產能已超過 1 億公噸,而台灣排名全球第 20 名。台灣全年各類的紙品總產量高達 450 萬噸以上,消費量高達 490 萬噸以上,紙品人均量與世界各國相比都屬高水準。
造紙產業雖屬於傳統產業,但與經濟發展及社會文化建設關聯密切。因此,造紙產業景氣的興衰,一向也是經濟景氣興衰的領先指標。而一個國家使用紙與紙板的數量多寡,也可以間接看出該國經濟發展與文化水平的程度。在已開發國家中,對紙與紙板使用量增長的速度與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速度,通常呈現高度正相關。然而,造紙產業屬於耗能高汙染的產業,雖然目前業者普遍皆有建立防治汙染的設備。但在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以及日趨嚴格的環保標準下,對造紙產業的發展也形成了一些衝擊。目前國內廠商多積極設置綠色包裝紙箱廠與廢紙環保站,以低碳造紙為生產主軸,也鼓勵民眾改用環保紙,將對環境將有更多助益。
上游指造紙原料,包含原生紙漿或再生紙漿。其主要原料包含廢紙、木質纖維、蔗渣或木片等纖維原料,經過備漿系統與散漿系統,製成紙漿或廢紙漿。台灣目前僅有中華紙漿一家會員廠生產短纖原生紙漿,採用硫酸鹽法,以氫氧化鈉和硫化鈉混合液為蒸煮劑,採連續式蒸煮法製成,廣泛使用於文化用紙、家庭用紙、包裝用紙、紙箱、紙板用紙、特殊紙及漿塑產品。
台灣林木資源利用有限,造紙原生紙漿消費量(約100萬公噸)其中五分之四仰賴國外進口,台灣造紙廠堅持採購人工作物林採伐與負責任管理的驗證紙漿(FSCTM),以行動保護熱帶雨林及原始林、維護森林生態平衡,堅守友善地球綠色信念。
除了原生紙漿,造紙廠利用回收瓦楞紙箱、紙板、辦公室用纸、紙容器、稻麥秸稈等等資源,歷經散漿、篩選、磨漿、成型等步驟重新成為不同種類紙品,造紙再生紙消費量(約400萬公噸),其中三分之二需求量量自國內收購,不足三分之一需求量國外進口,以國內優先,是資源循環利用的最佳典範。
在製程中,因使用大量能源進行木料蒸煮或大量蒸汽將成漿或成紙乾燥,因此屬於能源密集產業。而蒸解、洗漿及黑液回收工程,會產生水汙染,也會產生臭氣、煙塵及漂白製程氯氣,以造紙廠鍋爐或汽電共生廢氣,以及紙器廠有紙粉及印刷過生產生的 VOCs 問題。近年來,政府倡導節能減碳已減少用紙,故紙業產值也逐年下滑。
台灣的森林覆蓋率占 58.5%,但生產造紙原料的木片自給率僅 0.5%。國內造紙業所需紙漿原料 70% 為廢紙、30% 為純木漿,其中廢紙部分 70% 為國內回收廢紙,30%為進口。目前全台紙漿生產廠商只有兩家,供給國內市場僅有所需量的三成,而占七成、即近 80 萬噸的進口紙漿,主要來自於智利、加拿大、巴西、印尼、美國等等,因此國內的紙業行情與營運成本,與國際紙漿與廢紙價格的連動性很高。全球景氣復甦帶動紙漿需求旺盛,中國對紙漿進口量持續成長,主要產地也沒有新產能加入,使得國際紙漿價格自 2017 年底開始漲勢凌厲。短纖紙漿每公噸從 470 美元漲到超過 800 美元,長纖紙漿也由每公噸 580 美元攻至 910 美元,幾乎翻倍成長,甚至屢屢刷新紀錄,也帶動相關用紙價格走高。